網頁

2014-10-10

梁振英受賄曝光恐是“國家級動作”,選舉時媒體翻箱倒櫃都找不到如此爆炸性醜聞

揭發香港特首梁振英涉貪5,000萬港元醜聞的文件,被澳洲記者形容猶如“從天而降”;澳洲政黨綠黨黨魁已去信澳洲聯邦警察總長,要求就這宗協議展開調查。

日前澳洲傳媒踢爆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1年,與當地企業UGL Limited簽訂秘密協議,獲取5,000萬港元(400萬英鎊)報酬。此外,負責該宗調查報導的記者指,梁振英曾威脅若刊登有關報導便會採取法律行動,也因此令他們確信文件內容可信之餘,該記者更稱爆料文件猶如“從天而降”。

記者曾獲獎背景非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敏感時期這個爆炸新聞的爆料人,竟然是《悉尼晨鋒報》駐北京記者高西安(John Garnaut),更有意思的是,其父親是一位經濟學家並曾任澳洲駐中國大使。這名曾在2007年至2013年任職澳媒Fairfax駐北京資深記者,也在2009年曾因披露力拓(Rio Tinto)胡士泰行賄案而獲得新聞獎。

針對特首被踢爆收取半億報酬,高西安曾向梁振英特首辦公室求證。高西安稱,特首辦回應時,措辭嚴厲,還威脅若刊登有關內容,便會採取法律行動。

香港民間要求梁振英下台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在9月28日警方向和平示威者施放催淚彈後。至於為何在香港掀起雨傘運動的第八日,他們就收到梁振英的“黑材料”,高西安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拒絕猜測是誰外洩文件,但認為現時“任何可以打擊梁振英的資料,都極具新聞價值”。不過,文件外洩的時機難免惹人懷疑。

半億討好費用UGL急速撇清


而涉案的澳洲上市公司UGL,對此次爆料只在其公司網頁作出回應,聲明指當日收購戴德梁行控股公司(DTZ)時,簽訂秘密協議及提供梁振英有關報酬的目的是確保梁振英“不競爭、不挖角”的一般秘密商業安排,UGL按法例沒有責任披露。又指,簽署協議後,UGL沒有交付任何工作予梁振英,梁振英亦沒有幫助UGL提供服務。

聲明又指,UGL無任何理由在事前能預計​​梁振英當選,又說UGL不認為事件對戴德梁行的股東造成影響。

有分析指,UGL的說明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所謂“不競爭、不挖角”的意思即表示用5,000萬作為“封口費”。又認為,誠信備受質疑的梁振英一直擔任行政會議召集人,中間利益輸送疑點重重,即使梁振英作為UGL顧問沒做任何工作,但UGL對外私下透露梁為顧問角色已經算提供服務。

政黨向廉署舉報特首涉貪


曾出任香港廉政公署調查人員的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向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表示,從已經公開的數據顯示,梁振英的做法已經可能觸犯《防止賄賂條例》第9條,令債權人及股東利益受損。林卓廷正在草擬舉報信給廉政專員,要求署方必須不偏不倚調查事件;又要求梁振英盡快公開解釋。

香港律政司發言人表示,授權刑事檢控專員處理相關投訴。律政司司長會確保事件將根據妥當及適當的程序處理,並嚴格遵照法律及《檢控守則》行事。

林卓廷認為,梁振英上任特首後,理應終止有關合約,因為作為特首不可能繼續收取巨款協助推廣UGL或DTZ,因此有理由相信,梁振英貪圖UGL未付的數百萬英磅酬勞,沒有中止有關協議。

再者,梁振英既然履行有關協議及收取巨款,就必須向行政會議申報,卻未申報,即涉嫌違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如果有證據顯示梁振英利用特首權力,收取巨額利益,協助推廣UGL或DTZ,有關行為更可能違反《防賄條例》第4條。

澳媒評論說,梁振英拒絕公開辯論他的財務安排,可以被視為漠視現代民主社會的要求,將令抗議者要求他辭職的呼聲更加猛烈。

梁振英涉貪半億時間表


梁振英在2011年年底,辭職戴德梁行(DTZ)亞太區主席、宣布參選特首前後,與澳洲UGL公司簽署秘密協議,並在2012年和2013年共從對方手中獲得400萬英鎊的“秘密費用”,同時UGL還從即將破產的戴德梁行賬戶支付梁振英150萬英鎊的現金分紅,而其他股東分文未得。

該筆費用被安排寫在一份秘密協議當中,落款日期為2011年12月2日,即梁宣布參選特首後五天。根據協議,這筆款項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兩次支付,是在梁振英已經成為香港特首之後。

事情發展時間點分別為:
2011年11月24日,梁振英宣布從DTZ辭職;
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正式確認為香港特首候選人,28日對外宣布;
2011年12月2日,梁振英簽字接受UGL提供的這一利潤豐厚的交易;
2011年12月4日,梁振英辭職生效,同日UGL併購DTZ;
2012年3月25日,梁振英獲選香港特首;
2012年12月,梁收到UGL第一期付款。

這樣的時間安排,不禁讓人對梁振英本人及澳洲公司UGL的做法都提出了質疑。

第二波醜聞是婚外情?


另外,香港網絡媒體“852郵報”就將此“從天而降”的爆料分析為“被獲取”。報導說,來源只可能有二:其一是來自梁振英,另一是來自UGL。這些資料,來自梁振英的可能性極低,來自UGL的機會極高。而UGL主動提供資料的動機不大,相反,“被獲取”的誘因最高。

報導說,基於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傳媒翻箱倒櫃搜索枯腸都找不到如此具爆炸性的梁氏醜聞,故有理由相信,這些資料絕非商營傳媒可以獲取到。換句話說,最大機會是“國家級動作”。

報導最後評論說,所謂的醜聞,對男政客來說,不外乎錢銀和女人。 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江湖早已盛傳梁振英搞婚外情,有關人物更呼之欲出,但一直都找不到實質證據。如今“國家級動作”出現了,先來一客“錢銀”問題,“女人”問題還會遠嗎?關鍵就在於梁振英是否“識做”,不再過問“雨傘運動”,否則,不但醜聞陸續會來,就連是否可以做完特首任期,都很成疑問。

也有分析指,始於9月22日學生罷課命名為雨傘運動的港人為爭取真普選的抗爭即將進入第四周,而不斷被學生要求直接對話的梁振英仍然“縮頭”。在此敏感時刻爆出該“國家級動作”的醜聞,極有可能是為紓緩民憤“給”樑下台的“絕好時機”。

(來源: 大紀元2014年10月09日)

香港 :

沒有留言: